114會考數學 重點整理

會考數學考前重點-蕭鄭老師

📌一、會考數學科試題趨勢、題數與難易度分析

即將登場114年國中教育會考,各位同學都專心致志在為了理想中的學校而努力。針對108新課綱到至今過了六個年頭,而實際適用新課綱的會考則是從111年到113年。首先同學要明白108新課綱在試題設計理念上大概分兩個面向,第一個為評量重要概念的「學科基本素養題」,第二個為連結日常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的「生活實踐題」。所以我們可由近三年的教育會考試題了解數學科考題的趨勢與需要注意的重點來作準備。

數學科就題數來說,以25題選擇搭配2題非選題,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題目為代數、統計,三分之一的題目為幾何。而就難易度的配比來說,前面1~10題為基礎題,中間11~18題為中等題,後面19~23題為難題,最後24、25題為生活素養相關題組,非選題通常第1題為前三冊的代數,第二題為後三冊的幾何或統計機率。

📌二、代數與幾何重點整理

⭐代數

  • 基本整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外,應小心結合分配律與指數律的計算技巧。
  • 數線上,喜歡考絕對值與距離、相反數的觀念。
  • 質因數與公因數和公倍數的判斷題。
  • 科學記號的表示法和比較大小。
  • 不超過3×3立體圖形減少或增加正立方體後的三視圖變化。
  • 基礎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 除了座標平面上點座標到各軸的距離觀念外,需把握求點座標代入直線方程式或求直線方程式要代入點座標。
  • 不等式喜歡結合生活素養出比較兩個優惠方式或計費方式何者划算。
  • 統計會搭配圖形以判讀趨勢、分析數據的問題為主,較不偏重複雜的統計量計算。
  • 多項式著重乘除的運算。
  • 根號的近似值判斷,以及根式四則與有理化計算。
  • 之前不太會出因式分解的試題,近三年反而著重提出公因式來進行因式分解。
  • 一元二次方程式配方法流程與公式解。
  • abc成等差數列,其等差中項;abc成等比數列,其等比中項。
  • 線型函數圖形、二次函數圖形,動手畫圖反而可輕鬆解題。

⭐幾何

  • 利用將圖形對折產生對稱、全等、相似,問角度、長度、面積問題。
  • 中垂線上任一點到兩端點等距離,角平分線上任一點到兩夾邊等距離。
  • 相似形面積比等於對應邊平方比,等高三角形面積比等於底邊比,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積相等。
  • 喜歡出請學生利用幾何性質判斷兩種尺規作圖方式的正確性。
  • 三角形或四邊形中,利用內角和、外角定理、邊角關係判斷角度大小。
  • 柱體與錐體圖形的展開圖以及三視圖的判斷,或是基本柱體體積的計算。
  • 兩個或多個幾何觀念結合於一題,如:考一個或兩個三角形三心中的兩心,考圓形與相似形的結合,考平行四邊形或梯形與相似形的結合…等。

📌三、會考前、中、後注意事項

會考應考前,應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不用刻意熬夜;吃的東西也盡量以清淡為主,不需要太過刺激性的食物。除了一般複習課本或參考書的內容,請務必練習近三年的考古題,並限制自己在會考時間80分鐘內完成作答,養成對考試時間掌握的習慣,進而從錯誤中的題目去抓取自己不熟的觀念或沒讀到的範圍。

會考當天,為了消除緊張,避免考數學時腦袋一片空白,應考前可以先做幾題數學題暖機一下,銜接正式考試時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拿到試題建議要先看過一下題本正反面確認總共有幾題,避免最後一面的題目沒有應答。而應考中的時間配置,每個人雖然會有自己的作答節奏,但大致上建議前60分鐘寫選擇題,後20分鐘寫非選題。若到了60分鐘選擇題仍未完成,務必停下改去寫非選題,不要將時間用盡在選擇題上,導致非選題都沒寫到,這是因為錯1題非選題相當於錯2~3題選擇題,而選擇題還有機會猜對,但非選題空白註定是0分。答案卡的畫記建議每完成5題就畫記,不要等試題全部做完了再一口氣畫卡,這樣容易因時間不夠而緊張畫錯,或是畫記不符標準而判讀錯誤。到了應考的最後時間,若仍有選擇題不會,除了刪去不可能的選項從可能的選項去猜,也可參考其他題目的選項,以平均分配的方向去猜。如果還有時間,再來檢查答案卡的畫卡順序有沒有漏掉或畫錯。

會考兩天考完後,趁記憶最深刻時要對標準答案,才能分辨當實際分數與估計分數有落差時,是否要申請複查。再來就是根據去年的資料作落點分析,提早思考填寫志願的順序,除了考慮學校的排名、離家的遠近,更可以實際去校園走一圈感受一下哪些學校的環境是自己喜歡的,這些都可以當作填寫志願的依據。當然最後還是要祝福各位學子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並錄取心目中的學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