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學測 #國寫知性題評析 #擬社會互動



114年學測 #國寫情意題評析 #52赫茲鯨魚

114年學測 國綜測驗評析
🔎考題分析🔎
與去年相比,今年考題難度持平。
難易度:中間偏難
基本特色
全36題
文言9題,占24分;
白話5題,占12分;
文白合併22題,占64分。
選擇題33題,占80分;
非選題3題(6小題),占20分。
單選24題,占48分;
多選7題,占28分;
混合5題,占24分。
單題10題(單選5題、多選5題),占30分;
題組9組(單選7組、多選1組、混合1組),
占70分。(題組少去年一組,但占分相同)
題型取材與配分
1、形、音、義、成語:12分
2、核心古文十五篇相關:約56分(近十年最高)
3、非連續性文本題:約36分
4、多文本對讀題:18分
(皆採廣義計算,且一題可能涵蓋多考點,故合計分數超過一百分。)
試題特色
1、文言、白話資料融合出題,計較文白比例意義不大。考生應改變「文言較難而白話較簡單」的觀念。
2、核心古文十五篇相關考題占分暴增,接近六成。
3、題組題(共九題組)為試卷主軸,占分70分。單選題單一題組最多包含五個子題,歷年首見。
4、混合題設計為一題組,占24分,非選擇題20分,皆與去年相同,推測已成固定模式。
5、八成以上配分皆為「文意理解」,國學知識題配分繼續探底。傳統知識性考題幾乎消失。
6、文本取自「學術性文章」比例大幅提高,占分高達三成以上。
7、混合題採「一題組、單一文本」,為大考首見題型。取自核心古文〈虬髯客傳〉,難度略低於去年。
8、「非連續性文本題」及「多文對讀題」占分提高。
9、「邏輯判讀」出了三題,已成必考題,且重要性持續提升。
10、「亂句重組題」再次消失。「現代詩」連續兩年皆未出題,令人意外。
試卷亮點
1、生活化、跨領域
「MTBI性格評量」結合諸子思想出題,貼近流行話題。
「中醫藥理論」搭配「五行生剋」觀念出題,從《詩經》之比興作用延伸至數學思維。揉合古典與現代,跨領域出題效果佳。
2、回歸課堂
過去幾年的考題,閱讀理解題雖多,但不少引文與高中國文的連結極低。
今年試題回歸「高中國文課」本質,不再牽強地「硬要多元」。許多材料取自課本,卻有所深化、延伸,展現出捍衛學科價值的自信。
小結
這是一份「貼近生活、回歸課堂」的國綜考題。
觀察近五年國綜試題,可發現幾個趨勢:閱讀理解仍是主軸、學術性文本增加、題組題占分極高、國學知識逐漸邊緣化。
面對這樣的趨勢,考生應加強「精準閱讀」能力,建立正確的閱讀紀律與技巧,並重視核心古文知識的融會貫通。
近年試題重點為「引文觀念統整」與「邏輯判讀」,可推測大考中心逐漸將作品欣賞、文學感受類的考題排除,降低因主觀感受不同而引起的爭議。
今年國綜試題展現出來的態度是:
👉測驗考生「生活中用得到」的閱讀能力,與文學的關係不大。
👉考生不需要背瑣碎的國學知識,占分很低。
👉「精準閱讀」的必要。
題組題、混合題是國綜取分關鍵。考生應培養分析、解讀不同類型文本的技巧與紀律,並安排練習計畫,勿靠臨場反應作答。
114年學測 國文成績解析




準備學測國文會面臨什麼問題?
國綜:
1、 很努力背誦零星的知識點,但欠缺系統性的理解。往往擅長小範圍的段考,遇到大範圍的模考就不知所措,不知從何準備起。
2、 不清楚學測出題方向,花太多時間在考很少的單元,非常可惜。盲目刷題,卻練到不具代表性的題目,徒勞無功。
3、 閱讀能力差,不能掌握答題技巧,遇到文言或長篇閱測經常束手無策。
4、 對混合題(非選)較陌生,只能靠臨場反應答題,但通常效果不佳。
國寫:
1、 靠靈感寫作,有靈感時寫得出來,沒靈感時呆坐考場,很危險。
2、 只擅長某類題型,上考場賭運氣。表現大好大壞,寫考題像是在買樂透。
3、 擅長知性統整的同學通常情意抒發較弱,反之亦然。難以兼顧兩題。
4、 雖努力寫作,卻因閱卷老師忙碌,無法得到詳細的批改、建議。覺得茫然,不知如何改進。
國綜該如何克服?
1、有意識的建立對高中國文各知識領域的架構,以理解代替背誦。
2、練習「有用」的題目,代替大量而低效的刷題。
3、掌握閱讀測驗與混合題的答題技巧,並養成答題紀律。
國寫該如何克服?
1、 要先放下「用靈感寫作」的錯誤認知。「國文寫作」不同於「文學創作」,用靈感上考場,等於賭運氣冒險。
2、 「國文寫作」靠切合題旨、內容經營、結構安排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可以藉由練習來養成。
3、 交由專業老師適切批改、建議、討論,與寫作練習同等重要。只有給予分數或無關痛癢的評語,對學生幫助極為有限。
(撰稿:陳顥國文)
明年考生(現高二下)該怎麼準備國綜?
🔎115 年學測國綜趨勢解讀🔎
閱讀理解是王道:
閱讀理解是國綜考題的核心,考生需加強精準閱讀能力。不僅要讀懂字面意思,更要深入理解文章脈絡、作者意圖。不僅是單篇文章的理解,更要能跨文本比較,找出異同之處。
核心古文——重中之重:
核心古文十五篇是最重要考點,也是基本功,考生需熟讀,掌握文化意涵。除了課文本身,亦要了解其歷史背景、文化意涵,以及應用在生活中的價值。
學術文本很愛考:
由學者撰寫的學術性文章,考題比例可望持續增加。這類文章通常較為嚴謹,需要更專注的閱讀過程和分析技巧,考生應提升閱讀深度與廣度。
跨領域與生活化考題:
考生需關注不同領域的知識,培養跨領域思考能力,並將國文課接觸的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備戰策略:避開備考盲點
🔒避免題海戰術:
盲目刷題效果不佳,應注重精準閱讀與思考。重要的是理解解題思路,而不是單純追求數量。
🔒避免死記硬背:
國文學習重在理解與應用,背誦國學知識效果有限,占分也很低,應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
🔒切勿忽略課內知識:
課本是國綜考題的基礎,應熟悉課本內容(尤其是A類選文),包括形音義、文法、修辭、篇章架構,並將其與課外閱讀結合。
🔒訓練邏輯思維:
邏輯推理、判讀類考題逐年增加,已非擷取文本資訊可對付。考生應加強邏輯思維訓練,提升「精準閱讀」的解題能力。
私立復興 陳倪甄 109學測金榜 陽明醫科

我在高二下學期來到陳顥國文,開始跟著老師的進度複習。
這裡的作文訓練很紮實,每週都會提供題目讓我們練習,並且每一篇都會由老師親自講解和實際帶我們思考一遍。
回家完成作文後,老師每次都會認真的改完,並且寫下完整的建議,讓我們更清楚自己進步的方向。老師很敬業也很親切,只要有任何問題想和老師討論,老師都會一一為你解惑,或是會細看過你的作文再幫你講評,從不敷衍。
小班制的優勢讓我可以享受充分的資源,不斷進步。這是我選擇陳顥國文的最大原因。
陳顥老師是我看過最理性的國文老師,從作文理性題或是選擇題的講解,到講義的編排分類老師都很有條理晰。學生無論是聽講或是閱讀,只要好好跟著老師的腳步,基本上一定能理解。
有時遇到比較艱澀的題目老師也不會「硬拗」,會講解得恰到好處。而且「陳顆國文不靠背」是真的!在講解國學常識時,老師會盡可能讓你了解所有來龍去脈,只要有好好聆聽和理解,回去踏實的複習並回想一遍,就可以記蠻久的。跟著老師學習讓受益良多。
真的很感謝陳顥國文了讓我來能掌握作文拿高關鍵,也奠定了我的國學知識背景,讓我在學測考到十五級滿級分。也為學弟妹們加油,祝福大家無倫是在學測指考都能大放異彩,考到理想的校系。
💡點我了解 114學測暑秋班
